有機降解物作為肥料使用不是新話題,但國內外商品化有機降解產品因其原料來源不同、生產工藝各異、所含成分各具特點而使這類肥料管理相對復雜得多,檢驗成本高。上世紀90年代農業部開始登記的含氨基酸水溶肥料和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屬于有機類水溶肥料產品,而“有機水溶肥料”作為肥料通用名稱登記是在《肥料登記管理辦法》施行后。
針對有機水溶肥料生產工藝問題,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六屆一次會議(2010年)明確“有機水溶肥料沒有完備的有機廢棄物降解生產設備和條件,僅將原料經過簡單工藝混配加工制成的產品不予登記”。為了做好有機水溶肥料登記管理,六屆六次會議(2012年)提出“對于獲得登記證的該類產品進行原料工藝和登記指標重新登記審核,其結果將提請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進行評審,不符合登記評審要求的登記證將不予續展”。
2011年12月,結合海藻酸檢驗方法研究,中心對49個以海藻為原料的已獲證有機水溶肥料進行了重新檢驗。2012年4月,中心向144個有機水溶肥料登記企業發出了“關于農業部有機水溶肥料重新登記審核的通告”,要求企業重新提交登記申請和樣品。截至2013年3月,中心共收到120多個重新審核有機水溶肥料樣品,并完成了重新檢驗工作。
為了有效開展工作,于2012年6月和7月,中心分別組織召開了兩次重新登記審核管理工作會議以及海洋資源農用技術與產業發展研討會,以海洋資源(海藻、蝦蟹殼、低值魚等)為原料的生產企業參加了會議;同時還開展了殼聚糖檢驗方法研究。2012年9月和2013年4月,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肥料評審組六屆七次會議和七屆一次會議,分別對海藻、殼聚糖、低值魚、聚天門冬氨酸為主要成分的獲證有機水溶肥料進行了重新審核,其中23個產品限期不予續展登記。
2013年6月,第三次農業部有機水溶肥料登記審核企業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涉及44個以腐植酸銨、腐植酸鉀、糖蜜、有機酸及其它有機降解物為原料生產的獲證有機水溶肥料,30余家企業代表和業內專家共60余人參加了會議。會議邀請了10家企業做了有關產品質量管理和應用效果情況介紹,中心通報了農業部有機水溶肥料重新審核登記和跟蹤管理有關要求及工作進展,中心工作人員同與會代表就產品原料來源、生產工藝、技術指標、檢驗方法、檢驗結果穩定性等進行了一對一的交流討論,為重新審核評審提供依據。
2013年 9月,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肥料評審組七屆二次會議,對94個以海藻、蝦蟹殼、腐植酸銨、腐植酸鉀、糖蜜、有機酸等為原料的獲證有機水溶肥料進行了重新審核,其中35個產品限期不予續展登記。會議明確,有機水溶肥料生產企業應當具有工藝創新能力和加工技術條件,保證原料持續穩定供給,安全高效利用原產地資源(包括經無害化處理的廢棄物資源),防止廢棄物再次排放造成二次污染,完善企業管理制度。登記證上應標注主要原料,并依據評審結果標注有機質、pH值、水不溶物和評審通過的其它指標。海藻酸和殼聚糖測定值作為登記評審的技術指標,暫不予以標注。技術指標(包括有毒有害元素)按照水溶肥料登記標準方法或認定的方法進行檢驗。聚天門冬氨酸產品列為有機水溶肥料登記管理,限制混配肥料養分,登記證上應標注聚天門冬氨酸、pH值和水不溶物等指標。
有機水溶肥料重新審核登記的重點是對簡單混配工藝、檢驗結果差異大、未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產品進行清理,工作歷時三年。肥料登記建立的跟蹤管理機制還將針對管理中出現的新問題,進一步研究制訂相關措施,使登記更加科學、規范、有效。同時,鼓勵企業有效利用有機資源進行技術改進創新,建立良好規范質量管理體系,逐步提升有機水溶肥料的整體質量水平,使其成為符合現代農業發展需要的新型肥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