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資訊
始終秉承“誠信嚴謹、高質高效”的經營理念
Scroll
2011年肥料登記管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閱讀 2229  ·  發布日期 2012-02-09

2011年,肥料登記管理工作按照農業部統一部署,進一步規范登記程序,嚴格登記技術要求,取得顯著成效。登記評審依托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深入研究我國現階段肥料行業發展的技術特點和法規要求,系統地建立和完善了肥料登記目錄規范和標準體系,使肥料登記管理更加科學、規范,有力推動了肥料行業健康發展。

規范登記管理。進一步規范了登記受理、資料審理、質量檢驗登記審批等肥料登記環節,按照行政審批要求在肥料登記標準化和時效性要求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年度共受理臨時登記申請791個,正式登記申請332個。全年發放登記證共12批,其中臨時登記證777個,正式登記證224個,臨時續展登記證1345個,正式續展登記證182個,變更登記證97個,補發肥料登記9個。同時,對登記證過期尚在辦理的,或臨時登記申請拖延未完成登記手續的產品進行了清理。因登記資料欠缺、檢驗不合格、登記申請超時等原因,年度共注銷了521個登記證,終止了196個臨時申請。

嚴格登記評審。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肥料評審組年度共組織登記評審四次,包括兩次會議評審和兩次信函評審,分別于2011年3月和9月召開的第六屆農業部肥料登記評審委員會肥料評審組第四、五次會議。年度共對申請臨時登記的126個產品研發過程、生產情況、作用機理和應用效果,以及申請正式登記的411個產品田間肥效試驗情況等進行了綜合評審。申請臨時登記的43個產品通過評審,通過率為34%;申請正式登記的332個產品通過評審,通過率為81%。登記評審嚴格執行不予登記要求,對原料組成可能存在潛在的使用風險,或尚需對其使用效果進行探究的產品;將普通肥料產品經過簡單工藝混配加工制成的,產品性能沒有明顯的提升,且技術指標不穩定的產品;有機水溶肥料沒有完備的有機廢棄物降解生產設備和條件,僅將原料經過簡單工藝混配加工制成的產品;沒有成熟的標準方法,或所提交的檢驗方法無法用于產品質量檢驗合格判定的產品等實施限制登記管理。

完善評價體系。一是將農業用改性硝酸銨、增效氮肥、磷酸二氫鉀銨等納入登記管理目錄,將硅元素產品作為中量元素肥料進行登記管理;二是與國際接軌明確了農業用改性硝酸銨和農業用硝酸銨鈣的生產工藝、原料和登記技術要求;三是執行新頒標準對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的微量元素技術要求實施科學的高低限管理;四是確定了中量元素水溶肥料登記技術指標,明確了中量元素水溶肥料與中量元素肥料的界定條件;五是執行新頒標準明確了微量元素水溶肥料與微量元素肥料的界定條件;六是執行新頒標準對含腐植酸水溶肥料進行了標準化規范和登記證合并;七是科學劃分登記證適宜范圍,更新了蔬菜分類,增加了果樹和花卉分類;八是確定標簽核準備案流程,明晰信息內容,規范填報要求,明確審核項目,為標簽信息發布打好了基礎。

協同省部管理。強調肥料登記管理應重點對肥料產品的安全性、有效性進行把關,探索建立禁限用肥料產品目錄,對“沖施肥”、“藥肥”等類似產品加以限制,充分發揮肥料登記引領肥料產業作用,加大肥料市場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無證、套證、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通過編發《肥料登記管理通訊》,為各省(區、市)肥料登記管理部門提供肥料登記管理動態和信息資訊;為提高肥料登記管理和服務水平,2011年下半年起,通過國家化肥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網站,省級肥料管理部門可及時查詢當月各轄區部級肥料登記企業和產品信息;按照農業部統一部署,省級肥料登記管理部門每月及時上報轄區內肥料登記證信息,為規范省級肥料登記管理,完善肥料登記信息平臺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相關資訊 ===============